▲正月初二,“舞佳”舞蹈队带着自编的舞蹈《红红的手绢花》首次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演出结束那一刻,队员们兴奋地将红手绢抛向,与观众分享她们的喜悦与欢畅。
▲11位队员的年龄从20多岁到60多岁,基本没什么舞蹈基础,日常舞蹈基本功训练中,大家要严格做到整齐划一,着实不易。
▲红手绢是舞蹈队最大的消耗品,经过无数次的,许多手绢上的装饰都被磨损掉了,李兵闲时把这些磨损的手绢收集起来,一针一线缝补好。
没有排练安排的日子,队长李兵和编舞刘佳聚在一起,对着电脑反复观看排练中拍摄下来的视频资料,找出需要改进和完善的舞蹈动作。
一身鲜亮的大红袄,两根俏皮的羊角辫,一朵朵红红的手绢花……谁能想到,这群在舞台上美滋滋扭着腰身的“小姑娘”,最大的已经61岁了。更让人咋舌的是,她们中个个没有丁点儿舞蹈基础,完全是一支从地下室跳出来的“土八”。然而,正是这支由教师、医生、白领、科研人员等组成的11人编制业余队,凭着苦练的舞蹈《红红的手绢花》,一杀入了“2012我爱——市民新春联欢会”,在万众瞩目的国家大剧院音乐厅连跳两场。
作为这支业余舞蹈队的主心骨,56岁的李兵是自个儿开公司的女强人。性格开朗的她平日经常组织一群爱好舞蹈的老少姐妹,凑一起活动活动筋骨。为此,她还专门在西翠7号楼的地下室找了个场,又觅得一位20来岁小老师——刘佳,负责给大家编舞、指导。甭管跳得好赖,大伙儿图的就是个强身健体,时不常地还去附近敬老院里义演。
直到去年12月初,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兵得知国家大剧院在征集市民春晚的节目,要求得是“草根儿、原创”。春节在大剧院里登台?这可是“正规军”都难得一上的。李兵当时就动心了。可一想到姐妹们平时得上班,过年有的还得回老家,她又犹豫了。
在大伙儿的商议下,舞蹈很快定下了东北秧歌《红红的手绢花》,还头一次挑战起高难度的手绢特技。队员们全是忙碌的“职业人”,每天下班后,经常水都顾不上喝一口,就从四面八方赶来排练了。毕竟都是业余的,真要登台,必须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抠,一个表情一个表情地排。这一练就是几个钟头,有些上了岁数、腰腿不好的队员真是咬牙撑着,谁也没有半句怨言。
从排练场回到家,大伙儿也丝毫不敢懈怠,手绢从饭桌转到床上;从顶转到立转,由抛绢到接绢;有的甚至还拉着丈夫陪练、监督……
今年1月5日,《红红的手绢花》终于过五关斩六将,接到了国家大剧院市民春晚的终极邀请函。姐妹们还来不及相拥庆祝,难题儿便接踵而来。演出定在大年初二和初四两天,很多家在外地的队员不得不放弃这难得与亲人团聚的机会。平安医院医生金钰的老家在包头,才跟80多岁的老母亲开口“不回家”,当即就被老人狠狠撂了电话。
草根儿舞蹈队,什么都得自己张罗。为把自编的舞蹈情境融入其中,李兵一把年纪又和小刘佳一块琢磨起电脑编曲,凭着几宿没睡的劲儿,硬是让这一老一小把曲子给编成了。李兵还特意扯了几块红布,带头扎起了羊角辫。就为这,队里年纪最大的朱锦云时一直不敢让儿孙们瞧见。“一把年纪了,真怕人笑话。”
让众人没料到的是,年底舞蹈服紧俏得不得了。从舞蹈学院到木樨园,李兵她们跑了上百家店面,才买到11件二手演出服。大伙儿看着脏兮兮的衣服,顿时有点泄气。队员王靓二话没说就把衣服全抱回了家。第二天,11套干净整洁的演出服洗熨一新,整齐地摆在了排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