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比利时阿尔斯特狂欢节移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个刚刚入选仅9年时间的文化习俗,被为种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
据《纽约时报》14日报道,当地时间13日,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间委员会,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举行的会议中,以前所未有的行动,将阿尔斯特狂欢节以反复出现的种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为由,做出了上述决定。
决定说,委员会做出这一决定的依据,既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处的提案和比利时的书面请求,也是基于以下事实:种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元素的重现,不符合2003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其第二条“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际文件,各社区、群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决定还说,教科文组织人民之、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本原则,并一切形式的种族主义、反犹太主义和仇外心理。奥地利驻教科文组织代表克劳迪娅表示,“这种反犹事件出现在欧洲,我们不能视而不见。85年前,奥地利人在时选择漠然,历史不能重演”。
比利时阿尔斯特市长克里斯多夫·德·海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举行的会议上宣布,将放弃阿尔斯特狂欢节的地位,教科文组织才将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除名。
德·海斯表示,阿尔斯特遭受了不当的。并称该活动既不反,也不是种族主义。所有支持这些论点的人都出于恶意。他说,阿尔斯特将永远是和的首都……
据了解,比利时的阿尔斯特狂欢节,是2010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是比利时小城阿尔斯特的传统节庆活动,以模仿年度重要人物与事件著称,每年复活节前举办。活动主办方表示,该狂欢节旨在庆祝阿尔斯特小城的团结。
但今年狂欢节中,一辆上装饰有长着鹰钩鼻、坐在钱袋子上的形象,随即遭到一些反歧视组织的。
公元四世纪,比利时即有人活动,主要为凯尔特人和比利其人在此居住。后长期被罗马人、法国人、人分割。14至15世纪归属勃艮第公国。后被西班牙、奥地利、法国,1815年并入荷兰,1830年10月4日。
比利时主要教为,信徒占人口75%-80%,只有10%-20%定期参加礼拜活动。其它教包括伊斯兰教、教、以及。
教是比利时与荷兰分家的一个重要原因。荷兰主要,1830年荷兰南部地区争取后,便形成了比利时。比利时也是许多欧洲神秘的活动中心。
有意思的是,历史上荷兰、、比利时曾同属一个国家。当时,欧洲联合出兵攻打法国,将拿破仑击败。战争结束以后,为防止法国二次崛起,由英德两国主导,将法国比利时和地区都划归战胜国——尼德兰王国(即荷兰),组建尼德兰联合王国。
后来,由于尼德兰王国做事不能一视同仁,引发了比利时人的不满,1830年在法国人的帮助下,将荷兰人赶出了比利时。昔日的尼德兰王国一分为三,成为现在的荷兰、比利时和三国……
阿尔斯特狂欢节起源于中世纪,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每年教大斋期(Lent)前的周日,在比利时西北部小镇阿尔斯特举行,为期三天。花车环节,以幽默的形式,模仿的各类人物和事件,营造欢乐嬉闹与叛逆不羁的氛围,博人一笑。每年都能够吸引到数十万名观众,是欧洲规模最大的狂欢活动之一。
在今年3月3日至5日的狂欢节期间,一辆参与的花车上,出现了两名遭到的正统派的形象,他们留着螺旋状的蜷曲鬓发,脸上顶着一个丑陋的大鼻子,身下堆着鼓鼓的钱袋。另一辆花车上的者,则全部以白人至上主义团体“三K党”的装扮示人。相关图片通过网络在全球后,引发有关教偏执以及历史的广泛,由此激怒了比利时的4万犹太族裔。
据悉,2013年,阿斯尔特狂欢节上,就曾出现过一辆疑似军官手持毒气罐的花车,与另一辆表现“死亡列车”将送往的花车并列行驶,并因此遭到教科文组织的。谭维维整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