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坐台女的那些事从时令看,眼下已是春天,但张家口塞北管理区还是一派天寒地冻的景象,去年的雪还没有化,风刮在脸上生疼。
近日,记者走进现代牧业(塞北)有限公司,漫卷的寒风在雪地上刮出一道道痕迹,却没有带来一丝养牛场的粪臭味。现代牧业塞北牧场场长万振停告诉记者,尽管他们的奶牛存栏量已达到3.88万头,但由于发展循环经济,牧场实现了自动挤奶、自动饲喂、自动刮粪,牛粪的气味再也闻不到了。
近年来,张家口加快培育张北县、察北管理区2个示范县区,望山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万全经济开发区2个示范园区以及禾久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张家口现代牧业(塞北)有限公司、张家口北黄酒酿造有限公司、怀来葡缇泉葡萄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张家口雪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沃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全市循环经济规模逐步扩大。发展循环经济,让张家口的农牧业更加“现代”。
记者在现代牧业塞北牧场看到,这里全部采用封闭式的自动化控制恒温牛舍,全自动的刮粪系统会自动将牛粪统一收集到发酵池进行厌氧发酵,之后,通过特殊的设备将发酵后的牛粪进行固液分离。固态的部分经过处理变成沼渣,进一步干化后,可以用作牛舍的垫料。因为沼渣具有杀菌灭虫的作用,对牛的身体有清洁作用,既经济又实惠。而分离出的液态部分,则会流进沼肥池,免费提供给当地农民。目前,该牧场利用发酵后的沼肥,已经对周边10万亩耕地进行土壤改良。农民在这些地里种植的玉米和燕麦草,成了奶牛上好的食料。
在牧场的东南角,一个巨大的圆罐特别抢眼,这是用来储存沼气的罐子。万振停介绍,他们利用牛粪尿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气来发电。目前塞北牧场配有6台500千伏安的发电机组,利用每年产生的20.26万立方米沼气,每年能发电11.04万千瓦时,可满足牧场1/3的用电量。
投身循环经济后,张家口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认识到,以往随意废弃的“农业垃圾”,现在却成了产生新利润的宝贵资源。
张家口市永昌源果仁食品有限公司是张家口万全区的一家生产杏脯、杏仁的食品企业。以往,他们生产中分离的杏仁核的硬皮以及包裹杏仁的软皮,或者随处丢弃,或者填埋处理,既污染又产生费用,企业负责人为此大伤脑筋。现在,通过采用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的技术,永昌源公司将杏仁核硬皮做成活性炭,将软皮经过处理后做成饲料。饲料卖给张家口禾久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的养牛场,养牛场的牛粪经过处理,又成了永昌源果园里的有机肥料,两家企业形成了循环经济的一个有机闭环。
“我们正在努力把这个闭环做得更完善。”永昌源董事长陈素琴告诉记者,浸泡杏核软皮后的水,都白白扔掉了,目前,他们正在寻找新技术,希望把水中的杏仁醛提取出来,将生产的每个环节“吃干榨净”,创造新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