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养花技术
  • 退休老人热衷“归田园居” 搬到郊区种菜种花接地气 北晚新视觉
  •   2017年8月14日讯,“现在除非孩子有事儿,我根本不回市区了,市里面太闹腾,哪有我们这儿安静又舒适。”在郊区住了两年后,已经决定把市区里的房子长期出租,自己和老伴就在郊区养老,“在我们小院子里种点花草,日子真是舒坦。”退休之后、尤其是不用帮忙带孙子孙女之后,很多像这样的老人,开始把生活重心转移到了安静的郊区,享受更加舒适的田园生活。

      已经退休十几年了,最近两年住进女儿女婿给置办的带小院的房子,他才觉出了退休后的乐趣。“我爸以前都是在家窝着,连楼都不下,我妈都嘲笑说他要发霉了。如今可好了,天天泡在小院里,朋友也多了起来。”的闺女王芳对父亲的转变特别欣喜。

      王芳说,她也是受朋友的,才想到要给父亲置办一套郊区带院子的房子。五六年前,王芳的儿子还在幼儿园,班上一个小朋友的家长邀请孩子们一起去郊区的别墅玩。看到小朋友的爷爷奶奶把别墅的小庭院打理得特别漂亮,孩子们在草坪上玩,还在小菜园里进行了采摘,王芳的爱人就动了心思,要给岳父母也置办一套郊区的农家院。两人从昌平一直看到了,最后看好了长阳附近的一个别墅小区,还交了一万定金。

      结果王芳父母都不同意搬家,两人只好放弃了计划。两年前,的健康状况逐渐下降,社区医生也最好能让老人住在一楼,多出门活动。王芳的母亲最先被,答应到郊区居住。王芳赶紧在之前看好的小区贷款给父母置办了一套位于一楼的两居室,“价格从当年的一万多涨到三万多,不过小区周边各种配套都已经发展起来了,住过去舒适度提高不少。”

      前年春天,就这样被儿女和老伴“半强制”地搬到了郊区。最初,两个老人每个周末都会坐上公交车回“老窝”里看看,但住了不到半年后,就喜欢上了新居,也基本不再进城了。一楼的小院虽然也就二十多平方米,但已经成了他的“百草园”,而他也从足不出户的“宅男”变成了每天下地的“老农”。

      院子里的栅栏边本来就有一棵比较高大的玫瑰花树,又绕着栅栏补种了一圈玫瑰花,把小院的栅栏爬满了。院子里,他又种了石榴树和海棠树,如今,也长到了两三米高。去年石榴树还结了四个大石榴,大家分了一个后,剩下的没人舍得吃,就串起来挂在院门的门框边。还开了一片小菜园,种了茄子、辣椒、西红柿、黄瓜、豆角。品种不少,收成却不如人意。被老伴打趣,“自打你种菜之后,我就觉得这菜真是卖多贵都值啊!”只是呵呵笑,或者跟隔壁邻居一起探讨,两人还经常去小区其他人家“参观学习”。

      种菜不太成功,但种的玫瑰花已经成了小区的景观。一到花季,小区里的老人孩子们都会过来欣赏,他成了小区里的“明星园艺师”,常有邻居来拜访求教,交了不少朋友。而王芳也深受其惠,每个周末过去看父母的时候,都会亲自给她剪出一大捧玫瑰花枝,让闺女带回去插瓶。“在家里放一瓶,还可以带一把到办公室显摆,我这特供玫瑰可是招了好多人眼红。”

      这两年来,的身体好了不少,状态更是如同换了一个人。王芳去看父亲的时候,好多次老人都坐在院子里的躺椅上,或晒太阳或在树荫里乘凉,喝着茶听着京剧。“哎吆,真是太惬意了!我爸现在都说了,‘就不爱到你们城里去,乱哄哄的’”。

      父亲的转变让王芳和爱人打算退休以后也搬到郊区住,“现在交通这么方便,好多大医院都迁到郊区了。等再过些年,我们也‘采菊南篱下,悠然见西山’去。”

      跟相比,张世奎就是“种菜小能手”了。他和老伴已经在昌平崔村镇住了六七年,也已经有五六年的夏天都不再去菜市场买菜了。

      八年前,张世奎把自家在东直门的房子卖了,给儿子在朝阳公园附近买了一套两居室作为婚房,剩下的钱就在崔村镇买了一套“三合院”,老两口搬了过来。“当时也是搬出来的,因为剩下的钱不够在城里买房子,心里多少有点不痛快。现在觉得挺好,给我城里的房子我都不搬回去了。”

      退休前,张世奎就是钳工,如今这套房子的装修基本都是他自己完成的,客厅的沙发、餐厅的桌子、两个房间的飘窗、吊灯……很多家具都是他从二手市场淘换来后又重新加工的,张世奎颇为,“好多人来我这儿看了后都夸,又美观又省钱。”

      更让张世奎满意的是家里的小院子,他自己安装了太阳能,铺上了鹅卵石的小,剩下的地方都开发成了小菜园。小菜园的土都是张世奎一担一担地从周边挑过来的,还用滤网筛了两遍。他的小菜园种了两畦豆角,两畦黄瓜,四畦茄子,四畦西红柿,在黄瓜和豆角的地垄之间点种的辣椒,菜园的四边分别种的韭菜、香菜和小葱。正屋的外墙还码着一排泡沫箱子,里面也都搁上了土,种了十来棵秋葵,两颗小西红柿。

      院墙里侧的角落里,张世奎种了一棵杏树。院墙外侧,他也刨出了二十厘米左右宽、两米多长的一条小沟,放上土后,两头分别种了一棵花椒树和一棵月季花树,中间种了一棵枸杞。“从我这小院儿归置好了后,我们家就冬天去买点土豆、萝卜、白菜,剩下的时间里都能自给自足啦。”

      张世奎还给记者算了算账,自从他搬过来后,每月支出下降一小半,“城里的西瓜每斤卖一块二的时候,我们这儿每斤只卖八毛。各种东西的物价都便宜。”价格虽然便宜,但质量和口味却更让张世奎满意。“崔村有好多果园,水果也便宜。去年夏天,旁边果园的桃子被雨打下来了不少,老板跟我熟,让我随便捡。那桃子个个脆甜,我一夏天吃桃子都没花钱。”

      从北三环搬到顺义五年多,韩秀兰和老伴冯泽几乎没再进过城。“儿子、闺女都在国外,我们老两口养了两条大狗,城里不让养,我们索性就出来住了。”说到搬离城区的理由,韩秀兰有点不好意思,冯泽却开起了玩笑:“孩子们都长大飞走了,我们搬家就是为了让陪着我们老两口的‘狗儿子’过得更舒服。”

      老两口退休前都是大学教师,退休后先到美国,给儿子帮忙,把孙子带大了。然后直接去的闺女那儿住了一年多,等到外孙女也能上幼儿园了,两人了儿女的挽留和邀请,回国。爱说爱笑的冯泽戏称自己在国外呆了将近四年后,都快患上忧郁症了,“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也不一样,太了。老韩能忍老冯忍不了啊。我跟他们说了,你们回来看我,我绝对欢迎,但我死之前是再也不出国了。”

      虽然不喜欢国外的生活,但冯泽却习惯了安静、悠闲的生活方式。回到他三环边上的老房子里,冯泽夜夜失眠,两人也觉得日常生活缺少寄托,于是又去买了两条狗,“我喜欢大狗,买了一条金毛,一条拉布拉多。”但是市区内不让养大狗的又让冯泽左右为难,他决定干脆搬到郊区住。

      冯泽在同事的介绍下,在顺义的一个小区买了一个叠拼的小别墅,两人带着“狗儿子”搬了进去。白天,冯泽和韩秀兰开车带着两条大狗在附近的湿地公园遛弯,喜欢水的金毛每次都会跑到水里游上半个小时。而到了晚上,两条大狗担任警戒工作,冯泽也能夜夜安眠。“到郊区住呢,肯定也不能全是美好的经历。就医、买药、会客、交流都不太方便。好在我们老人需求低,总的来说,还是利大于弊吧。”

      养老,是每个人迟早都会面对的问题。公开资料显示,由于社会转型,预计到2020年我国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尽管各部门在养老服务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很突出,于是一部分老年人开始自

      步入“老龄社会”,该怎么选择合适的养老院,是困扰不少老人和其子女的一个难题。今后,这道难题将有“参考答案”。 冯晨清  制图 日前,我国首个《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眼皮跳测吉凶评定》国家标准发布,对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提出102条要求,并将养老机构由低到

      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落实对寄宿制学校按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2020年力争每千名儿童床位数增至2.2张......昨天,国家发改委发布《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在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老年人越来越长寿。“寿比南山”的祝福变成了现实,这本是一件大好事,但也给一个群体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和负担。很多家庭出现了六七十岁的老人,照顾十岁老人的低龄老人养高龄老人现象,低龄老人很辛苦,特别是当高龄老人生病时,低龄

      截至2017年底,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约333.3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4.5%,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二位。如何才能健康养老?市卫生健康委今天发布提示,养老不是养病,衰老不等于疾病。 延缓衰老,健康的生活方式最重要。资料图

      2030年,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将导致慢性非传染病的负担至少增加40%。这是今天上午发布的《老年健康蓝皮书:中国老年健康研究报告(2018)》的预测。蓝皮书指出,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挑战,“健康老龄化”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由之。 王琪

      “深化京冀医疗合作,真正让老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日前,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江建明接受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五年来,京冀医疗合作项目已超过400项,并且探索出一批典型案例。 燕达医院 资料图,习楠 摄 未来京冀两地还将围绕

      记者上周走访了市的三家养老院,发现他们为了应对“春节用工荒”各出高招,有些甚至将用工荒发掘成了新商机。 寸草春晖的老人每天都在歌声中迎来朝阳。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照我心。”1月17日上午9点半,

      人老了,似乎变得更加脆弱,身体就像老房子一样摇摇晃晃,有时一场“小感冒”就能要了命。然而,在老年科医生看来,老年人的身体虽然很脆弱,但生命力远比想象的更加坚强。即使是大病袭来,他们也能坦然面对,甚至会奇迹般地康复。在同仁医院老年科,很多

      2019年上 “养老”也是热点话题 委员们交出了哪些相关的提案呢? 关于养老助残卡、养老驿站…… 跟着小编来划重点! 给“养老助残卡”改个名儿! “有老人对我说,‘我一拿出这张卡,就提醒我,我老了……’”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六组的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