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交流研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学创新,3月22日,“浙江哥伦比亚基础教育论坛”在杭州举行。本次论坛以“信息技术推动教学创新”为主题,由浙江省教育厅和哥伦比亚省教育厅主办,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杭州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承办。
科技改变生活,也改变教育生态。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推陈出新,学习的方式方法、教育的内涵外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非常重视教育质量的提升。近些年来,为帮助学生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取得成功,顺利实现个人价值,各省教育部纷纷发布了以追求卓越为核心议题的教育发展规划。哥伦比亚省作为的第三大省,其教育水平一直处在前列。
“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习的方方面面,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核心竞争力,在帮助孩子明白学了什么的同时,更为他们学以致用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论坛上,哥伦比亚省素里教育大区副局长克里斯丁诺维认为技术为教育带来了一项史无前例的变革。
互联网情景下,知识更新与认知迭代速度让传统的学习方式正备受挑战。“比如很多教材在编写的时候可能是新的,但到老师和孩子们的手中时,可能已经是陈旧的知识。借助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资源,课堂就永远可以传递最新鲜的咨询。”她举例。
近年来,我省在信息技术推动教学创新方面成效显著。2017年,教育部科技司发布的《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6)(基础教育)》显示,浙江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综合指数居全国之首。
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施建国在报告中介绍,我省“技术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的,全面发展智慧教育,从“创学活动空间、提高学习者认知水平、改变教育供给方式、增强学生内生动力、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推动教育教学精准管理”六个径着力以技术推动教学创新。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之下,浙江走出了教育公平新径。目前,浙江省99%以上的中小学校实现千兆到校、百兆到班,班级多教学全面普及,62%的中小学校无线网络覆盖主要教学场所,28%的中小学校配备移动学习终端,40%的中小学校建有创新实验室。之江汇教育广场融通“国家-省-市-县”教育资源,汇聚共享1384门普通高中选修课网络课程、30门义务教育拓展性课程精品网络课程、3万余个微课资源,创新了教育资源供给方式,促进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全省建成209个省级名师网络工作室、35个技能大师网络工作室、20个学科网络协作组、2000余个省级特色教师网络空间,突破时空,创新了教师专业发展方式。
据了解,是我省重要的教育交流伙伴之一。我省与大中小学建立了230对姐妹学校关系。其中80%以上的学校位于哥伦比亚省。论坛期间,BC省中小学教师代表团访问了浙江大学附属中学和杭州长江实验小学。论坛结束后,BC省的教师们还将分头访问杭州、宁波、绍兴、温州、衢州的姐妹学校访问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