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实验的推行,信息技术教学开始在六个实验省份采用“必修课+选修课”的模式开展。各实验学校已陆续结束必修课程,进入或预备进入到选修课程阶段。然而,选修课本身存在的问题和实施中产生的问题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这个挑战不仅在于课程实施与管理的难度,而且还在于内容的针对性与学生认知等方面的复杂局面,如果处理不好将有可能影响选修课的价值,甚至损害学生的学习热情。
选修课选课的科学性普遍存在问题。选修课首先受到选教材的影响,学生确定了自己的选修科目,就对应着选择了教材,学校由此来定购教材,所以不论对自己的选择是否满意,都不易再行修改。而学生对选修课的认识可能与教材的差别很大。比如,很多学生选修《网络应用》,原想会有更多机会运用网络技术、参与网络生活,然而教材中却大都以网络原理、网络建设为主。的网络协议,复杂的网络工程等内容并不让中学生喜欢。于是,不少学生学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开始。并且,中学生的喜好也极有可能发生变化,在学习过程中很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改变了喜好,因此希望改变选修课,或者因羡慕其他同学的选修内容而影响自己选修课的学习。
还有的学校,由于受到机房、教师等各种原因,由任课教师或教务处代为选择课程,学生选择,学生对选修课的兴趣更受影响。
所以,如何建立比较科学的选修机制,让学生“选”得更自主、更自信,真正选到自己的兴趣上,并且能够适当地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等实际情况调整选修内容,甚至容易地变更选修科目使之成为更以人为本的一种选择。
从高中选修课的开设来看,普遍存在着“少选”问题。学校为了节约课时、节约机时、节约师资,引导学生仅选择一两门选修课,或者硬性只能选择同一门选修课。目的非常明显,那就是为了完成选修课所占的2个学分而已。甚至有的学校为了片面追求成绩,以老观点对待选修内容,以为仅仅是学生了解而已,买下课本自己看看,课就不必上了。
这种单一化的选修课了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功利心态,即并非是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当然这是与当前的学业评价机制有关系的,是一个大问题,不是能迅速解决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的必修课(《信息技术基础》)本没有达到较全面的技术素养教育,很多模块缺少充分的课时、机时和技术内容,那么再不进行相应的选修课,学生就很难具有这方面技能深入学习了。而且,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不一样,每一门选修课都是相对的,又都是当前非常重要的技术,是不能相互代替的。所以,如果我们在“选修课”上可能存在问题,那么在“必修课”方面一定要预先加强才行。
据说小学、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的方面也有向“必修+选修”发展的动向,能否有效地防止“只选不开”、“多选少开”、“不选不开”等功利心态,对义务阶段的教育将又是一个新课题。
信息技术选修课的上法至今还没有很成熟、很科学的经验出来。毕竟这门课的特色就是要上机训练。照理说,由于选修的内容不一致,可以根据选修内容把学生组合成虚拟班级或者学生通过课时在教师的指导下。但是,人多机少的现实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加之信息技术课课时较少的情况,这种选课的方式很难大范围施行。实际上,由于选修的种类并不多,所以大都采用统一上课方式把选修就当成了一门必修课来上。以致选修课提倡的学生在不同领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创造学习、个性化学习等旨被淡化。教师以完成课程为目的进行教课,这极易扭曲选修课的价值取向。
总之,选修课“选”来了新问题,我们要注意在选的方式、选的数量、课的模式等方面切实注意以生为本,以新课标为纲,让处于知识普及阶段的中小学生快乐、轻松、多样化地了解、探索信息技术,不能把信息技术课“选”成了“标本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