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运用丰富的素材,引导发散思维,挖掘出劳动的各种意义,从一个角度明确中心思想进行习作,并围绕中心抓细节把经过写具体。(重点、难点)
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能够将习作写具体,有一定的中心。但是仍然存显而易见的问题——中心雷同。比如:一谈到礼物,就是过生日,父母送的祝福;一提到劳动,就是又苦又累等等。所以,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积累习作素材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也就是“小题材,多中心”是依据学生认知特点教学的关键。
另外,五年级的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不仅仅要结果点明中心,更可以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细节的描写,来突出中心思想。这也是大多数学生在表达方面的弱点。所以结合本次习作为“劳动”主题的特点,我将教学重点定位在抓住能为突出中心思想服务的细节进行具体描写,这是依据学生表达能力特点教学的关键。
运用丰富的素材,引导发散思维,挖掘出劳动的各种意义,从一个角度明确中心思想进行习作,并围绕中心抓细节把经过写具体。(重点、难点)
同学们,在劳动周中我们都进行了一些劳动。现在一起来回顾大家劳动的场景。我相信,这些图片一定会勾起了我们的回忆,看的时候可以小声和同桌交流交流。试着用你收集的古诗、农谚等说一说。(PPT音乐配图)
上课伊始,带领学生回顾劳动周中开展的活动,重拾劳动故事,重温劳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过渡:同学们还将自己的劳动,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下来,你能说说从劳动中体会到了什么吗?(出中心)
此环节让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充分发表自己对劳动的理解和,教师适时进行提升并板书到黑板上,引导学生发现劳动的不同意义,推进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同学们,人人参与劳动,人人有所。不同的劳动,体会不一样。同一个劳动也可以有不同的感受。看来,我们对“劳动”二字的理解又深刻了,不仅仅局限于又苦又累的层次了。
引导:我们知道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特别喜欢养花,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在《养花》中对劳动的感受,你们看老舍把养花的体会写得多丰富、多生动啊。那么我们不仅要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更要像老舍一样表达得线)对比作家找到不足——促表达中心
过渡:老师在你们的劳动日记中,看到了这样一篇。我们一起来看。你们觉得他的中心表达得怎么样?(不清晰)
提升:在作文的结尾,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写出真实的感受,在真实的基础上,表达上如果有特色,会让我们的作文锦上添花。我们要像作家一样,把中心表达得更明确,更丰富,更耐人寻味。
在发现劳动的不同意义之后,马上进行语言表达上的指导,通过教材与学生自己写的劳动日记作对比,使学生发现自己写作中的不足,教师适时点拨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增强课堂时效性。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过渡:老师告诉你一个特别好的办法(板书:细节描写)把细节描写写好就可以更好地突出中心。我们就结合具体文字来看看。
引导:何其芳写的《一夜的工作》中有这样的一句话。这就是细节描写,作者抓住了总理把歪了的转椅扶正的细节,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在生活中也很细心的总理。
引导:这是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同学写的一篇做针线活作文中的几句。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将细微之处写了出来,把这样一个认真做针线活的小兰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在写作中,我们可以把动作写细致一些,这就是细节描写。
预设三:我能看出劳动需要技巧,因为图中的同学把自己的脚穿进鞋里,两只手握着白毛巾,横着来回擦。
细节描写在小学阶段是学生写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一点。于是,我通过教材中的细节描写和学生习作中的细节描写来让学生欣赏、交流,从而找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接着出示一张来自学生中间劳动时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中心,捕捉细节。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观察,体会细节描写服务于中心的作用。再次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学生有了劳动日记的内容为基础,又与同伴、老师进行了写法、表达等多方面的探讨,写作便化难为易。真正做到了让学生积累素材,掌握写法,提高习作能力和水平。
大家在写活动时,还可以写出场面。比如时装秀或者跳蚤市场,就可以运用场面描写写几句。在这里,老师送你几个词语,你在写的时候可以用上。
运用小组合作和集体交流赏佳作的方式,互发现、互学习,激发写作兴趣,提升写作水平,提高语文素养。
2.总结:还记得上学期我们讲作文的时候,有什么好方法吗?(题目新颖、结尾深刻……)其实,细节描写只是我们写好作文、突出中心的其中一个方法,还有许多方法,我们以后会接触到。回家再完善自己的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