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自1994年定点帮扶尼勒克县以来,把投身扶贫开发、助力脱贫攻坚作为重要任务,并不断推动扶贫方式由援建基础设施向产业开发扶贫转变,由物质扶贫向科技、智力扶贫转变。2015年起,尼勒克县启动“益师计划”,组织地区优秀教师赴新疆开展学科交流,并选派基层教师到史家教育集团等名校,帮助贫困地区教师提升业务水平,带动当地教育发展。截至今年6月30日,中国石油在尼勒克县先后实施“益师计划”培训教师4批共24人,累计培训乡村教师共3500余人。
25年来,中国石油努力让“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的愿景逐步变为现实。2010年7月,由中国石油投入330万元援建的尼勒克县双语幼儿园竣工。这是全县第一所综合性、现代化的公立幼儿园,3层教学楼总面积3254平方米,可以接纳400个幼儿入园。这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幼儿园的硬件设施,解决了县城周边群众幼儿的入园难题,还大力提高了幼儿学前教育水平。为提高教学质量,中国石油还专门捐赠了4架崭新的钢琴。
此外,中国石油先后在尼勒克县援建一所石油希望小学、改扩建两所重点学校,让1500多名学生享受到安全和舒适的学习,并添置了教学设备及教学资料,彻底解决了学生住宿难、读书难、运动难的问题,缩短了城乡教育的差距,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其中,捐资100万元修建的乌拉斯台中心学校教学楼大大改善了学生的就学条件,乌拉斯台中心学校成为新疆农牧区寄宿制示范学校,并被列为“国家文教工程项目学校”“国家农村现代远程信息教育工程项目学校”。
中国石油多点发力,有效改变了尼勒克县教育和教育观念,用“教育扶贫”走出了一条“弱鸟先飞”的道,有效解决了“老师忙、学生盲、资源茫”的教育困境,改善了贫困乡镇年轻劳力“无技可施”的窘迫现状,铺平了寒门学子的求学,畅通了贫困家庭的致富。
马天兰(项目受益人、尼勒克县乌赞中学教师):“中国石油‘益师计划’项目是对我们偏远地区教育的一种帮助,这样能够让我们与171中学的教师近距离接触与交流,使我们从中得到.希望这样的爱心活动可以继续传递下去,传承下去。”
罗红燕(“益师计划”项目参与者、市东城区171教育集团常务副校长):“斩断贫困代际传递,还是得靠教育。比起以前的物质性教育扶贫,中国石油在不断探索教育扶贫新模式上狠下功夫。相信我们的这种教育会形成一种共同体,用共通、共享、共融的把中国的教育搞得越来越好,把老百姓满意的教育办到老百姓口,让全国各地的孩子享受到最好的教育。”
杨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初级中学教师):“不同于以往的硬件式教育帮扶模式,‘益师计划’组织新疆偏远贫困地区教师‘走出去’,通过到乌鲁木齐市教学水平卓越的学校深入学习交流,构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并持续、实时反馈,用先进的教学和教学方法帮助偏远贫困地区教师提升业务水平。”
马爱菊(河南省范县第一初级中学教师):“如何才能把171中学的教学精华渗入到我们的教学中去,把大都市最前沿的传递给我们的老师和学生?我会努力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教学中,让这些蕴藏着巨大生命力的种子在我校扎根,开花,结果。”
河南驻马店河南驻马店:学习生活资助+提供勤工俭学中国石油“旭航”助学项目受资助学生李春丽说:“中国石油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2017年10月,已经到大学报到的李春丽,给中国石油写了一封长长的感谢信。她说:“中国石油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是你们的帮助,让一个小女孩儿在的青春里见到了希望的光。”
李春丽是幸运的。2015年以来,中国石油“旭航”助学公益项目相继在川豫黔赣4省10个国家级贫困县的10所学校——通江县中学、冕宁县中学、若尔盖县中学、新县高中、上蔡一高、扶沟县高中、光山县二高、天柱县民族中学、六盘水第八中学,横峰中学同步实施。按照“每人每年2000元学习生活资助,考入一本高校另给予5000元一次性励”的资助标准,4年来6600人次贫困高中生获得助学金支持, 609名高三毕业生获得升学励。今年起,中国石油还将进一步扩大“旭航”助学的实施规模,每年为四川、河南、贵州、江西、甘肃、、云南、青海8省20县20所学校的3000名特困高中生提供公平教育机会和成长成才支持。
河南是最早实施“旭航”助学的省份,河南销售在“旭航”助学日常资助基础上,还为“旭航”学子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帮助他们通过劳动减轻家庭负担;该单位连续两年组队参加中国扶贫基金会组织的“者”公益徒步活动,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到“旭航”助学公益项目中来,累计为“旭航”公益项目募集20余万元。同时,河南销售还相继开展了“爱心大使”招募、爱心送考‘油’我来、为爱加油益起观影等活动,持续提升“旭航”助学的社会影响力。
陈水献(河南驻马店上蔡县教育局局长):“中国石油作为国有重要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西野花梨不忘履行国企责任,支教重教。这些,让学校广大师生为之,也让我们深受鼓舞。这是中国石油作为央企传递社会正能量的最好诠释。”
熊京华(“旭航”助学首届高中毕业生,现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我们的过去和我们现在的努力无关,要着眼当下,拼出精彩;所有的善意都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让自己变得更强,将爱心传递下去。”
欧阳章燕(贵州黔东南州天柱县民族中学2018届毕业生):“我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家里经济压力大。非常感谢中石油的资助,缓解家里的压力。我会很珍惜以后的机会,用自己的努力来回会。”
自去年以来,来自新疆油田公司帮扶托里县消费扶贫(电商扶贫)农特产品采购活动中的牛肉干,就成了克拉玛依油城油田员工餐桌上的“心头爱”。
2018年10月,托里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建成投运。新疆油田作为托里县定点帮扶企业,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精准扶贫作用,在积极为当地培训电商人员的同时,在扩大当地特色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助推电商+农特产品精准扶贫工作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新疆油田在积极组织当地农副产品、油服企业推介会帮助线下营销的同时,通过电商平台,向绿之风公司订购了一大批经过深加工后的有机牛羊肉、有机玉米、蜂蜜等产品,并销往新疆油田6个网点。优质的产品很快得到了新疆油田员工的认可。
在去年消费扶贫的良好成效上,今年新疆油田计划进一步通过电商平台采购托里县农副产品5.46万公斤共计300万元。
同时,新疆油田还联合托里县运营好集团公司援建的库普乡草蓄联营合作社,于今年引进了肉质更好、产肉量更高的安格斯牛,以对牛肉产品进行升级。
此外,新疆油田还加快推进今年集团公司投入800万元建设的托里县哈萨克风情园特色旅游项目以及产业园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进程,将当地旅游业发展与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的需求相结合,选址均毗邻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实现了把资金、项目与受援地的发展规划有机统一。
孔范辉(江西横峰县新篁办事处党委委员、副主任):“课程内容也非常契合我们今天工作的实际,从课堂中我们也通过老师的,学到了一些在平常工作中难以解决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张超(河南范县商务局局长):“培训内容选得准,接地气,通过这次培训让我了解到国家的宏观政策发展趋势,还有乡村振兴的有关内容,还有在先进地区农村电商和产业化发展的一个实践,让我受益非常大。我们还要加大对电商企业和本土从事农产品销售的电商团队加大补贴力度,让我们的农产品卖得出、叫得响、收益高。”
周春燕(贵州三好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我们公司是经营豆制品加工、研发、生产和销售集于一体的生产企业。中国石油和中国扶贫基金会给我们创造了这次培训和学习的机会,我感电商经营和企业实体结合的重要性,同时也了解到对农业的高度重视。”
肖舟通(贵州遵义市习水县二郎乡莫洛村脆红李负责人):“此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对于电商经营和管理扶贫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为什么做电商?为了解决农民销售难的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构建农村现代化流通体系,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带来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