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鞭炮声宝钢是目前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宝钢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思想,以成为世界一流的钢铁产品、技术、服务供应商为;以诚信、协同、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核心价值观;以钢铁技术的领先者,绿色产业的驱动者,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公司典范为愿景。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强大综合竞争力,备受社会尊重的,“一业特强、相关多元产业协同发展”的世界一流的国际化公司,成为世界500强中的优秀企业。近年来,宝钢引导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广泛开展了发现、培养、宣传最佳实践者活动,有效地让管理者与职工把关注点都聚焦到最佳实践上来,充分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工人阶级主人翁,确保了宝钢各项任务的全面实现。
一、确立最佳实践者活动的基本内涵和目标 。“最佳实践”是一个管理学上的概念,意指企业管理的任务就是创造最佳实践,发现最佳实践,并以能否取得最佳实践来衡量管理的有效性。宝钢工会提出开展发现、培养、宣传最佳实践者活动,即要求每一名职工都能够成为最佳实践者,管理者要发现、培养、宣传最佳实践者,从而以职工的最佳实践提升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最佳实践者活动职工成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的最佳实践者;成为贯彻公司决策的最佳实践者;成为促进发展的最佳实践者;成为稳定的最佳实践者,充分体现中国工人阶级的组织性、纪律性和主人翁作用。因此,最佳实践者应是积极响应号召、落实计划目标、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中,响应好、执行好、方法好、效果好的优秀团队和优秀个人。具体来说,最佳实践者应有最佳的状态,充分体现主人翁,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应有最佳的工作方法,面对新情况、新挑战、新问题,能够创造、创优、创新;应有最佳的工作业绩,不断超越,努力做到比自己、比别人、比同行做得更好。总体目标是让宝钢10万职工都能成为最佳实践者,而不是一小部分人成为先进,使宝钢成为业界最强最优的企业。
二、开展最佳实践者活动的基本做法 。我们开展最佳实践者活动,从管理和制度的角度,对活动的价值意义、组织形式、运行机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策划,从实际出发,积极组织实施。 (一)积极组织发动。 我们通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实施《管理者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促进和建立相信职工、依靠职工、尊重职工、关心职工的机制,把公司面临的形势、任务向职工楚,把目标、措施交给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使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应对挑战、加强企业管理和推进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自觉把自己的岗位和企业发展结合起来,让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学习最佳实践、运用最佳实践、创造最佳实践。通过开展市场倒逼、对标找差、创造最佳实践的劳动竞赛和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营造和形成“比、学、赶、帮、超”,人人都做最佳实践者的氛围。 (二)构筑工作格局。 这项活动一经提出,就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支持和广大职工的积极响应,很快变成企业的一项管理行为,形成了责任主体是各级管理者、实施主体是广大职工、推进主体是各级工会的工作格局。集团公司工会下发了《关于开展发现、培养、宣传最佳实践者活动的指导意见》,在不断推进、总结的基础上,集团公司党政又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化最佳实践者活动,建设自主型职工队伍的指导意见》。各基层单位纷纷制定开展最佳实践者活动的管理办法,为最佳实践者活动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三)把握主要环节。 宝钢工会在设计开展最佳实践者活动方案时,十分重视把价值概念变成实施计划,形成了以发现、培养、宣传为主要环节的工作方法。 ——发现是前提。宝钢有依靠职工办企业的优良传统,职工中不乏最佳实践者。被发现、被认可是一种激励,发现的主体是各级管理者。宝钢各级管理者在履行管理职责时,从发现下级和职工的最佳实践做起,运用最佳实践提高自己、指导工作、丰富管理,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责任共同体,形成厂兴我兴、厂好我好的利益共同体。特钢事业部让作业长谈员工的闪光点,结果发现许多员工都有闪光点,员工身上有讲不完的闪光点。梅钢公司管理者深入班组,对最佳实践者事迹进行点评、进行表彰。员工们说,过去领导到现场首先找问题、人;现在是讲亮点、给掌声,极大地激发了工作热情。 ——培养是关键。各级管理者通过培训、指导、支持、激励等手段,履行培养最佳实践者的责任。公司把最佳实践纳入知识产权管理。建立《最佳实践者案例信息库》、《最佳实践者固化制度》、以最佳实践者名字命名“先进操作法”、“创新工作室”或“创新工作小组”等制度,使这项活动保持有效性和持续性。最佳实践者活动推动了管理、技术、运改等部门,通过发现职工个人和团队的最佳实践,提炼、总结最佳实践和方法,形成制度、标准或规范。 ——宣传是手段。通过大力宣传,形成职工创造最佳实践的氛围。全集团有6000多名一线最佳实践者为各级管理者讲述了他们的最佳实践故事,仅集团领导就面对面听取了65名一线最佳实践者的事迹,这在宝钢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宝钢职工的最佳实践事迹了各级管理者,了广大职工。广大职工感受到被重视、被尊重,激发了创造最佳实践的责任感、感。各级管理者更加坚定了依靠职工战胜困难、办好企业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更加深入。
三、开展最佳实践者活动取得的效果。 (一)强化了依靠职工办企业的认识。 开展最佳实践者活动,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依靠职工办企业,是企业践行科学发展观、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方针的具体体现,既是要求,也是管理科学的,是一项把中国特色转变为中国优势的管理行为,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宝钢许多单位,最佳实践者活动不仅使“管理短板”不断消除,管理思维、管理方法、管理作风发生深刻的变化。最根本的力量来自于基层,已成为宝钢经营管理的基本。 (二)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创造活力。 最佳实践者活动聚焦职工的岗位实践,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激发。三年来,宝钢职工提出和实施合理化48.9万条;建立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小组7985个,累计6.9万人次的职工参加了创新小组的活动;自主立题、自愿结盟建立技术创新课题19902项,取得12446项;形成专利4178件,技术秘密6991项。培养出一大批在全国和行业具有影响的个人,如上海市职工发明第一人孔利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的明、王军、王康健等工人发明家。 (三)促进了企业经营任务的落实。 开展最佳实践者活动,丰富和深化了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文化内涵,促进了共同发展目标的实现。广大职工为落实公司产品经营、成本改善、经营、管理变革等任务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最佳实践。2010年我们采用目标管理方式,制定全员对标升级竞赛计划,设立公司级项目102项,分厂车间级竞赛项目839项,班组级竞赛项目7351项,涉及职工岗位指标数万项。与国际先进水平,同行业、同岗位先进指标进行对标,在持续改进中不断创造最佳业绩。2010年宝钢实现利润236亿元,继续保持业界业绩最优的目标。 开展最佳实践者活动,让每个职工都成为敬业爱岗的最佳实践者,既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目的,也是新形势下提升职工职业素养的有效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