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7日,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与金融城(CFCITY)联合主办的2018全球金融科技()峰会召开,中汇融鑫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列席本次会议,就“金融科技能做什么、
2018年11月17日,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与金融城(CFCITY)联合主办的2018全球金融科技()峰会召开,中汇融鑫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列席本次会议,就“金融科技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等议题参与讨论,并发表独家见解。
本次峰会由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IDF)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提供学术支持。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国内监管机构及IMF、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的高层,以及众多国内外金融科技企业出席峰会。
据世界银行今年4月发布的《2017全球普惠金融指数报告》显示,在全球发展中国家中,受信贷约束的中小微企业高达6500余万家,占中小微企业总数的40%,融资总缺口超过5万亿美元。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领域同样面临“成本高、效率低、商业不可持续“等难题,而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和技术条件难以针对这些问题作出改进。”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认为,金融科技可以在解决民企融资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指出,中国的金融机构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获客难、风控难方面已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简单地说就是“线下靠软信息,线上靠大数据”,“实际上,最佳的模式可能是线上线下相结合。”
中汇融鑫方面认为,接下来,监管部门应该积极支持市场化的、服务民营企业的、风险可控的金融创新。具体来说,短期内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支持,即发放牌照、征信系统以及解决远程开户的问题。在普惠金融建设方面,中汇融鑫始终秉承客观、的原则,既要市场活力,让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在金融方面获得支持;又要风控底线,让金融产品的风险能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那么金融科技就在此间的获得了理论上可行的发展空间。一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技升级传统风控,另一手引入物联网、ERP等技术,改善金融服务流程,最终使得民营企业市场更便捷、高效的运转。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酝酿着风险。而随着风险的逐渐累积,我们可能会发现,科技并没有真正帮助我们摆脱困境。实际上,近年来民粹主义之所以在全球泛滥,部分原因可归结为科技发展所加剧的不平等现象,这一问题也引起了G20的重视。央行国际司司长朱隽表示,从长远看,金融科技的发展如果不能得到适当引导,反而会降低效率、加剧不平等问题。
“科技行业天生具有赢者通吃的属性,更可能形成寡头垄断的行业局面,这反而不利于竞争,甚至导致行业的效率下降。同时,在大型科技公司确立垄断地位的同时,财富会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或少数公司的手中,不平等现象日益突出。从而带来潜在的社会和政策风险。”朱隽指出。
中汇融鑫参会代表认为,金融科技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改良、优化当代金融服务体系,但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或许并没有想象中的万能,反而在其他层面上会加剧不平等状况的发生。比如一些企业法人的个人信息用于信用评估时,可能会影响信贷的公平性,诸如性别、地域、职业等指标可能对客户的还款能力有解释力,但根据这些指标进行放贷,将会涉及到对某些企业或人群的歧视。
我们金融科技带来的风险,但也不会避讳拥抱金融科技。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正在人们对这个世界的想象,也确实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中汇融鑫在这波金融科技浪潮中,既是受惠者角色,同时也要担当授惠者角色。专注、严谨的传统金融经验将中汇融鑫带到了大众面前,创新、进取的金融科技也将会使中汇融鑫站在时代前沿,正如中汇融鑫副总裁张阳先生所说,人类智慧作用于金融科技,再反作用于人类智慧,这是一个循环促进、循环发展的完美历程,但我们也应该清楚,任何体系必须深植于现实土壤中,找到合适的落地与场景,才是这波浪潮的方向。香野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