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称,继大笔资金投入中国人工智能领域之后,中国国家通讯社宣布,它正在重建其新闻编辑部以突出人机协作。
据美国哈佛大学尼曼新闻实验室网站1月10日报道,社长蔡名照说,将建设一个“基于信息技术和人机协作的新的新闻编辑部”。还发布了“大脑”平台,将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融入新闻制作,潜在的应用“覆盖报道线索、策划、采访、生产、分发、反馈等全新闻链”。
“我们在中国看到大家对人工智能很有兴趣,这个行业在中国发展得很快,”彭博新闻社前新闻编辑、人工智能初创企业Skymind的联合创始人克里斯尼科尔森说,“中国支持人工智能,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都在进入人工智能领域。美国依然拥有最出色的人工智能人才,但中国也有许多优秀的工程师和人工智能研究人员。”
报道称,撇开全球人工智能军备竞赛不谈,中国投资于人工智能之举界各地新闻界引起反响。透社新闻研究所的数字新闻项目10日发布关于2018年趋势的报告,强调了中国人工智能新闻已经取得的一些进步。
美国哈佛大学尼曼新闻实验室网站报道指出,一些美国机构在慢慢将人工智能引入其新闻编辑部,中国的则在全力以赴。
资料图片:2015年11月6日,中国国家通讯社正式推出机器人写稿项目。这是机器人“快笔小新”正式“写作”的第一条英文体育。记者殷刚摄
机器人写稿的成品是人类智慧、人工智能和数据三者的结合。首先由人类记者创造出一个非常详细的新闻模板,比如刑事案件、医疗和失业率等话题,然后由机器人根据具体数字和事实来填空,这样的模式已经使用了好几年。
谷歌近期成立了数字新闻基金,并花费超过80万美元投资了一家名为PressAssociation(PA)公司的机器人写稿项目,该项目将用来支持英国和的新闻业。
这家PA公司还会和初创公司U推背图全文rbsMedia合作,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每个月产量预计达到3万篇。
机器人写稿最早始于2014年,当时时报(LosAngelesTimes)就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报道新闻。随后,与提供自动化写作服务的公司AutomatedInsights合作,让机器人读取财报,然后按照编辑预先设定的框架,自动生成偏向于数据分析的财经新闻。
具体而言,机器人写稿的成品是人类智慧、人工智能和数据三者的结合。首先由人类记者创造出一个非常详细的新闻模板,比如刑事案件、医疗和失业率等话题,然后由机器人根据具体数字和事实来填空,这样的模式已经使用了好几年。
和机器人代替很多工作一样,机器人写稿引发的争论就是人类会不会被取代?笔者最近问及Facebook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YannLeCun,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记者的工作?LeCun教授幽默地回道:“可能会取代掉一些比较差的记者的工作。”
在PA总编辑PeterClifton看来,写稿机器人不太可能取代记者的工作,它们只是为了将记者从单调、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去关注那些更加复杂、更加需要人类思考的东西,同时也能降低写作的成本。
这也意味着,具有经验和技术的人类记者对于整个新闻行业仍然起到支撑的作用。机器人的出现可以将这些资深的记者从现有的常规工作中解放出来,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当然也有反对人工智能写作的声音。英国记者联合会TimDawson就表示,目前全世界新闻行业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缺乏有事实根据的报道。机器人显然无法代替人类去完成这部分的工作。相反,他认为机器人的出现会让新闻机构更大幅度地裁员。
笔者所接触的大部分新闻行业资深人士都表示,新闻越来越泛滥,在这种背景下,消费者更加需要有深度、有质量的内容,他们期待读到带分析和观点的。而这些能力只存在于有见地的人类记者。
伦敦大学教授NeilThurman最近发布的一份比较人类记者和机器人记者的研究报告,机器人记者的写稿质量普遍低于平均值。报告提出,机器人可以用于突发新闻事实的报道,随后由人类记者做深度挖掘和扩充。
不过,已经有机器人记者被发现伪造新闻事实的情况发生。例如,上个月,时报写稿机器人发布消息预警称发生6.8级地震,但事实上,这起地震发生于100年前。
正如互联网巨头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上个月在意大利都灵举行的一场报业大会中发表的观点:“要依靠科技的力量,但不能成为科技的奴隶。”他认为要发挥数据的作用,但是数据只有为人类所用才有价值。
人工智能的发展势不可挡,为了提升效率,各行各业都在探索如何使用机器人完成简单重复的工作,这个过程中,人机协作是必然趋势。未来的新闻稿背后也许都会站着一个人类记者和一个虚拟记者,透过不同的视角看世界。钱童心 第一财经日报
参考消息网1月10日报道美媒称,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正在人工智能研发前沿,但是据一个在中美都有分部的创业公司说,哪个国家领跑人工智能领域还没有结论。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1月8日报道,Gen.Life总裁涂(音)当日在上海举行的瑞银集团大中华区会议上说:“我认为一切仍为时尚早。中国可能在零售和消费者领域领先,而美国也许在自动驾驶方面领先。”
报道称,Gen.Life是一家应用人工智能等技术评定风险并改进保险产品定价和分销的创业公司。这个成立1年的公司得到了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美国家庭保险公司等大型保险公司的支持。
另据《南华早报》报道称,中国国务院2017年7月制定了目标要在未来几年内将中国人工智能的行业市值扩大到1500亿美元,到2030年将中国建工智能的创新中心。
涂指出,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院长L拉斐尔里夫等学术界人士呼吁、企业和社会更紧密地合作。
涂说:“在美国顶尖的学术机构人们对中央缺少核心、协同的政策有一种紧迫感,而在中国,如果你看一下中国对人工智能的规划,很明显中国对未来发展方向有清楚的规划。”(编译/胡溦)
资料图片:2017年12月2日,参观者在博览会上与一款商用交互式机器人互动。当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在浙江省桐乡市乌镇拉开帷幕。记者 郑焕松 摄
参考消息网8月25日报道港媒称,巴西里约奥运会刚刚落幕,大家可能对大批摄影记者和采访报道运动儿和比赛结果的印象深刻。原来今届奥运会,悄悄多了一位来自的记者,他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部写稿机器人,它身怀绝技,2秒就能写好稿,今届奥运,这位新入行的“记者”,共写了450片篇稿,而它的专长,是报道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比赛。
据《经济日报》8月25日报道,由大学和内地联合研发的这名写稿AI记者,名字是“小明”,是内地第一款可报道奥运赛事的人工智慧机器人,由北大万小军教授团队负责研发长文生成技术,内地《今日头条》实验室则负责短讯新闻生成技术以及线上系统开发整合。
据报道,小明可以在比赛结束仅仅2秒后,它所撰写的赛事新闻就已发布。奥运期间,这位“记者”发稿量超过450篇,单篇阅读量高达11万次,平均每天产出3-40篇。
“小明”连接奥运的资料库数据讯息,可以做乒乓球、网球、羽毛球和女足等相关奥运比赛报道,并使用智慧选图技术,新闻图片也能自动配图,且除了典型“新闻腔”外,还有能以较为人格化的口吻报道。
“小明”的发明人表示,写稿机器人将是记者的好帮手,以后重大新闻可由记者写稿,需要依靠大量数据的新闻则可以交给机器人,这样既可以提高记者写新闻的数量和速度,又能为省下时间和成本。
参考消息网1月5日报媒援引报道称,中国首都正计划投资约合17.6亿欧元(约合138亿人民币)建造一个大型的人工智能科技园,将吸引400家公司落户。
《经济周刊》网站1月3日刊登题为《中国计划投资数十亿建造人工智能科技园》的报道称,这些公司尤其涉及大数据处理、生物识别、深度学习和云计算等领域。不久前,还制定了自动驾驶试验区发展计划。
报道称,人工智能在许多行业变得越来越重要。研究人员正在尝试通过机器模仿人的和行为。也敦促快速推进这个领域的发展。中国想到2025年在人工智能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根据中国的想法,届时该领域的国内产值应该达到约合510亿欧元。
报道称,在把人工智能应用到军事技术方面,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竞争已经变得紧张。但中国对这项未来技术的大量投资也给外国企业带来吸引力。例如,谷歌公司上个月宣布将在建立人工智能研究团队(编译/聂立涛)
参考消息网12月27日报道港媒称,STEM教育创始于美国,但是在中国日益流行,随国家推动中国在全世界从大数据到人工智能的技术行业占据地位,中国的“虎爸虎妈”不惜重金为子女在计算机技术上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
据《南华早报》12月26日报道,对一个五岁孩子来说,吴天烨(音)要做的事情很多。除了她日常的幼儿园功课,她还滑冰保持健康,学习画画和音乐培养艺术气质,并经常在网上与一名美国外教对话保持她美式口音的英语水平。
似乎这些还不够,她的父亲又在她忙碌的日程中加入了另一项活动一门教授孩子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原理的STEM课程。
报道称,这门课每节收费200元,融合了乐高积木和软件为基础的项目,因此孩子们可以做他们自己的程序并搭建功能性的玩具和机械。
“我不指望我女儿以后靠编程谋生,但我希望让她在人类不可避免地与机器人和机器打交道的世界里做好准备。这将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最高技能,”吴天烨的父亲吴说,他在中国首都的广告业界工作。
根据东吴证券基于对4%18岁以下的中国学生将参加STEM课程的估计,STEM教育在中国的教育市场目前价值约96亿元人民币,并预计在5年能增长至520亿人民币。
业内人士认为,7月公布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线图旨在确保可以在小学和中学教育中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让中国学生学会编程技术后,STEM市场将迎来巨大的发展。
深圳点猫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天驰说:“我认为中国对编程教育的需求就像对英语教育的需求。掌握英语是在全球化时代所需的基本技能,而编程将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基本技能。”该公司面向6岁至16岁的学生提供这一网络编程课程。
报道称,“虎妈”、或者包括“虎爸”在内的“虎家长”是用来描述进取型、高期望的育儿方式,这在耶鲁大学教授蔡美儿2010年《虎妈战歌》一书而引起了热议。这本书为中国式严格的育儿刻板方式,由母亲推动孩子达到高水准的学术成就。这本书在中国广受支持,2011年《中国青年报》社会研究中心发起的调查发现有55%的受访者认为蔡美儿的育儿方式有优点。
中国有近3亿人参与英语学习培训,这是一个包括外国教师、针对幼儿和培训机构以及海外夏令营在内的巨大产业。这一市场造就了许多独角兽公司即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私营创业公司如在线英语教学公司VipKid和一批公开交易的教育巨头,如在纽约上市的新东方公司。
“中国从幼儿园到高中三年级只有不到1%的学生学习编程,这与学习英语的学生相比普及率很低,因此市场潜力巨大,”李天驰说。(编译/胡溦)
资料图片:2017年11月10日,玉泉区五塔寺东街小学机器人学生在测试机器人运行程序。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