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对页岩气减征资源税的通知》,尽管我国已持续7年对页岩气进行财政补贴,但这是首次以减征资源税的形式出现。为何会在此时出台页岩气的减征政策?这对我国能源市场发展有何影响?”
近期,财政部、税务总局两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对页岩气减征资源税的通知,通知提出,为促进页岩气开发利用,有效增加天然气供给,经国务院同意,从2018年4月1日起至2021年3月31日,两部委对页岩气资源税(按6%的税率)减征30%。
国家已持续出台页岩气财政补贴政策近7年,但此前并未以减征资源税的形式出现。资源税是以各种应税自然资源为课税对象、为了调节资源级差收入并体现国有资源有偿使用而征收的一种税。开征资源税,旨在使自然资源条件优越的级差收入归国家所有,排除因资源优劣造成企业利润分配上的不合理状况。本文重点分析页岩气资源税减免政策出台原因及带来的影响。
天然气是当前我国重点发展的清洁低碳能源。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推动低碳发展的大背景下,能源行业迎来转型发展机遇期。我国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也提出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低碳能源,进入黄金发展期。近十年来,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迅速,在开发常规天然气的同时,致密气、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相继成功实现规模化开发。国内天然气产量从2007年的694亿立方米增至2017年的1487亿立方米,其中非常规天然气产量为490亿立方米,占33%。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天然气需求增长更为迅猛,2017年我国天然气需求量已增至2352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从2007年的5.7%陡升至39.4%。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需求保持旺盛,供应形势依然趋紧。而从供给侧来分析,天然气进口终端和储气库建设都无法在短期内见到效应,常规气产量增长乏力,煤层气上产缓慢,致密气资源量有限,页岩气将肩负起国内天然气保供的重任,亟需快速上产。若通过优惠政策激励,2020年我国页岩气产量能够达到国家规划的300亿立方米,届时对降低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的贡献将达到10%。
我国页岩气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经济效益仍然是制约其大规模发展的短板。目前,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技术及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水平井成本不断下降,施工周期不断缩短。水平井钻井周期从150天减少到70天,单井成本从1亿元下降到5500万~7000万元,但由于产量的规模效益还未,投资回报率刚刚超过8%,相比美国相似井不到4000万的单井成本,经济性仍然比较低。这也说明,我们的页岩气开发成本有较大的降低空间。
根据美国经验,正是在十余年的政策优惠之后,页岩气开发逐渐形成了规模效益,成本遵循学习曲线规律逐步下降,其页岩气产业才获得了大发展。我国的页岩气开发还处于初始阶段,对于徘徊于盈亏平衡点的页岩气产业来说,资源税的推出无疑为企业扩大了盈利空间,企业有动力长期持续地进行页岩气开发的投入,从而推动整个产业高速发展的轨道。
对页岩气生产企业而言,下降的这1.8个百分点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可以进行简单的测算。按照2020年我国页岩气产量能够达到220亿立方米进行测算,税收减免期间页岩气累计产量预计为512亿立方米,企业能够省下的资源税额为10.87亿元。这些钱是切切实实留在企业的,对企业的直接影响就是现金流增加,可以用来投资钻新井,扩大生产规模(10.87亿元可以建成近20口页岩气井)。
我们可以对未来几年的页岩气产量进行预测。如果在财政补贴和资源税减免的双重利好政策激励下,再加上技术进步的驱动作用,使我国页岩气开发能够在实现盈亏平衡的基础上略有盈利,企业生产积极性大增,产能建设速度加快,能够实现2020年300亿立方米的产量目标,未来3年资源税减征期间的页岩气将累计增产158亿立方米。
对国家而言,虽然资源税减征会带来资源税征收额的降低,页岩气增产也会导致财政补贴支出增加,但同时的收入也会有所增加。综合测算下来,的总体收益不但没有降低,反而会有小幅增加。此外,页岩气产量增长还有利于能源结构调整、促进产地的P增长和就业。对天然气消费终端用户而言,天然气供应多了一层保障,不会面临供应不足和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