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花语介绍
  • 重阳:赏菊敬老延传千年 盛衰迥异亟需转变
  •   自汉代始,每逢九月九日重阳节,依此举行的风俗活动丰富多彩。赏菊、饮菊花酒、点菊灯、佩茱萸、登高、吃重阳糕,不一而足,构筑成重阳节五彩绚烂的文化基因。

      认为,从一开始,赏菊和敬老便是重阳节两大核心元素,具有普遍性,而其它习俗活动更多体现地域性色彩。

      有鉴于此,由菊花而衍生出的赏菊、饮菊花酒、点菊灯、堆菊花山、穿菊洞、吃菊花糕等活动,便构成了重阳节的重要活动,异彩纷呈。

      唐宋时期,诗词体裁兴盛,加之其时重阳节已成为文人雅士热衷参与的一项藉以饮酒作诗的重要活动,由此为后世留下了大量有关重阳节的诗词,而且其中几乎无不提到赏菊饮酒,令人印象深刻。

      诸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杨衡所作“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皇甫冉所作“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自开花”、卢顺之所作“白云郊外无尘事,筵中尽醉容”、张籍所作“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司空图所作“重阳未到已登临,探得黄花且独斟”等等,赏菊饮酒、抒情言志之作,不胜枚举。

      而除了菊花,重阳节的另一核心元素敬老也是古已有之。认为,敬老观念源自于实体菊花,菊花本身能入药,加之文人赋予其高洁品性,便衍生出菊花的长寿、辟邪之寓意。

      古方《神农本草》中记载“菊为养性上药,能轻身延年”,《仙方》中也记载说“重五日采白菊茎,常服令头不白”,以及晋代葛洪所著《抱朴子》中有“甘谷菊水”的记载,都强调了菊花的长寿功能。

      “在古人的眼中,菊不仅可以延寿,而且还有食之可以成仙的说法,西晋傅玄《菊赋》中就有‘服之者长寿,食之者通神’的语句,将菊比作仙丹妙药,此外,历史上有很多关于人们食菊成仙的故事和传说。”说,由此菊花还拥有神仙药、延寿客、辟邪草等多种称谓。

      正是源于菊花所衍生出的长寿、辟邪等美好寓意,为古人于重阳节萌发出敬老尊老的观念提供了现实基础。“古代非常重视重阳节,帝王有在这一望退休大臣的传统,送上盆栽菊花,以示祝其长生长寿,这个传统从宫廷普及到民间,也一直传续到今天。”说。

      然而这一拥有美好寓意的传统观念到了近代却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认为,自清末民初,菊文化开始进入一个萧条期,虽然人们还在种植、培育菊花,但是菊花高洁不群的性格却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清末以来的西风东渐,将西方的花卉观念带入中国,并影响了中国传统的菊花观。”认为,西方文化从一开始进入中国,就带着一种先天的优越感,由此西方的花语观也深深影响了国人。

      而界很多地区,尤其是欧洲、拉丁美洲等地,菊花被视作墓地之花、丧葬之花,其花语为“离别”、“诀别”、“怀念”等,绝对不能拿来馈赠亲朋好友。正是受此影响,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菊花观被彻底转变,逐渐成为国人在葬礼和祭奠时的用花。

      谈及此,深感可惜、遗憾。如今,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重阳节中关于敬老尊老的传统价值观逐步得到恢复,但是另一核心元素菊花却依然渐行渐远,在重阳节概念里继续被忽略和冷落。

      为此,作为重阳节习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希望菊花能够重新被发掘和认识,并能回归到重阳节中,继续将其所象征的君子、长寿、辟邪等意延传下去,将丰富绚烂的菊文化内涵发扬显耀,重现其彩。

      五个一百引领网络正能量袁隆平察看海水稻长势退伍官兵惜别警犬战友为环卫工免费拍婚纱照戴安娜王妃逝世20周年属龙的属相婚配表

      文章由325棋牌提供发布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