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一部中国人翻译的全译本《红楼梦》,是杨宪益和夫人戴乃迭。杨宪益出生在天津,杨家是清末民初官商世家,与李鸿章、袁世凯关系极近,曾经权倾朝野,富可敌国。杨宪益在天津新学书院高中毕业后赴英国留学,与钱钟书是同学,也正是在结识了戴乃迭(格拉蒂丝·玛格丽特·泰勒),确定了人生之的方向。
杨宪益(1915-2009)出生在天津日租界一所大宅院里。杨家是清末大家族。杨宪益的祖父杨士燮,安徽泗州人,翰林出身,做过江苏淮安知府。杨士燮兄弟八人,他是大哥,四弟杨士骧和五弟杨士琦成就更高--杨士骧以李鸿章幕僚进入,一直做到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杨士琦继盛宣怀之后成为上海招商轮船局、电报局督办,是袁世凯的。
杨宪益的父亲杨毓璋是杨士燮的长子,曾留学日本,后来在天津做过中国银行行长。杨毓璋精通诗词格律,更爱京剧,与谭鑫培是好友,常帮谭修改唱词。可惜他在杨宪益5岁那年得病去世。
杨宪益是杨家长房长子,所以从一出生就确定了在杨家的地位。他从小娇生惯养,锦衣玉食,好几个仆人伺候。小时候家里给他请家庭教师,他并不认真学习,几个教五经的老学究都让他轰走了。直到前清秀才魏汝舟出现,他的严肃与让小杨宪益感到既害怕有尊敬,他开始接受中国古典教育,最喜欢读陶渊明的诗。
12岁时,杨宪益进了天津新学书院。新学书院位于法租界,教师中有中国人也有英国人,中国教师教中国语文和中国历史地理,英籍教师教英文、物理、化学、数学、世界地理和历史。学校用的是英文课本,用英语讲授。
初中时杨宪益写了一篇作文《论驳〈文学改良刍议〉》,胡适的主张。因为他认为文言文更加简捷、优美,白话文替代不了文言文。语文老师很欣赏这篇作文,给了100分。
他读书快得令人不可思议,每天可以读完一本甚至两本翻译小说,但他更喜欢读武侠小说和侦探故事。当时天津有走街串巷卖的书商,在胡同里吆喝“卖闲书--”杨宪益把门打开让书商进来。这些人主要卖《彭公案》《施公案》《三侠五义》这些书,也有《聊斋》《阅微草堂笔记》《子不语》等。
杨宪益也去书店买书。他走在前面,后面跟着两个妹妹,佣人走在最后。到了书店兄妹三人挑书,付钱后派佣人运回家中,兄妹三人又接着去逛其他地方。杨宪益买书的特点是看见中意的就买,从不问价钱。
他最早接受的文学是林琴南与人合译的《说部丛书》,这套书共170余种,包括莎士比亚、大仲马、小仲马、狄更斯、斯多夫人、拜伦、雪莱、波德莱尔、马拉美等人的作品。大仲马的《侠隐记》(《三个火枪手》)是杨家三代人都爱读的书,杨宪益的父亲和叔叔们甚至以《侠隐记》中的人物名字相互称呼。
上高中前杨宪益已经能很快地阅读英文书了。当时天津法租界有家书店叫“秀鹤图书馆”,店主林秀鹤是福建人,专卖外文书。杨宪益每隔一天就要去一次。几年下来,他买了大量英文书。嫡母特意定做了一个欧洲19世纪样式的大书橱。他几乎读完了所有著名欧美小说和诗集,为他日后成为翻译家打下基础。
著名话剧导演黄佐临是杨宪益的老师。黄佐临刚从英国回来,在天津排演英文话剧《西施》,西施的扮演者是选美选出来的“天津小姐”张美如,杨宪益在戏中演一个只有一句台词的士兵。这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演戏。
杨宪益15岁时,他的七叔和三叔做投机生意赔了本,七叔挪用杨宪益父亲杨毓璋存在银行里的20多万块银元还债,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几乎使杨家遭到。杨宪益的嫡母把原来的大房子卖给了三户人家,在邻近法租界兆丰里租了一套房子。
嫡母请了一位年轻女教师为他补习英语和数学。她叫徐剑生,中山大学外文系毕业,丈夫姓池,是外科医生,常在外面沾花惹草,夫妻感情破裂。徐剑生喜欢法国文学,她比杨宪益年长十岁,两人常一起谈人生,渐生情愫。杨宪益的嫡母对此十分忧虑,最终决定让杨宪益出国留学。
杨宪益乘船去英国,同行的还有自己在新学书院的同班同学李亚福和李的未婚妻、那位“天津小姐”张美如。杨宪益与张美如一起演过话剧,在船上相处一个多月,不知不觉被她吸引住,但她是同学的未婚妻,这界限不可逾越。可以说,徐剑生和张美如,是杨宪益两次失败的初恋。
他考取了英国大学,认识了钱钟书与杨绛,钱钟书性格孤僻,也很少和别人说话。在,杨宪益终于找到了真正的爱情,他认识了出生在的英国姑娘戴乃迭,戴乃迭非常漂亮,杨宪益对她一见钟情。
杨宪益的成绩并不出色,他的更多精力投入到了自己感兴趣的闲事上,比如,他把《离骚》按照英国18世纪的英雄双行体格式翻译了出来,充满与夸张。以他饱读中外经典的经验来看,《离骚》是伪作,它的真正作者不是屈原,而是比他晚几个世纪的汉代淮南王刘安。所以杨宪益对《离骚》并无尊敬之意。
毕业后,杨宪益带着戴乃迭一起回到中国,在贵阳、成都教过几年英语课,后来到重庆,在梁实秋主持的编译馆翻译《资治通鉴》。此时他与戴乃迭举行了婚礼。
50年代初,杨宪益夫妇接到外文出版社邀请,来到,以惊人的速度将《红楼梦》翻译成英文。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中国人翻译的全译本《红楼梦》,另一个全译本是英国汉学家霍克斯翻译的《石头记》。杨宪益后来说,他并不喜欢《红楼梦》,但还是硬着头皮和夫人一起把它翻译了出来。
自此之后,戴乃迭与杨宪益合作翻译了《楚辞》《离骚》《史记选》《魏晋南北朝小说选》《唐传奇》《宋明平话小说选》《长生殿》《红楼梦》《儒林外史》《老残游记》《鲁迅选集》《王贵与李香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名著。
80年代,杨宪益主持翻译“熊猫丛书”,将《诗经》《聊斋志异》《西游记》《三国演义》《镜花缘》以及巴金、沈从文、孙犁、新凤霞、王蒙、张贤亮等人的作品译成英文。杨宪益也成为将中国文学推向世界的第一人。
本文由325棋牌 (www.325games.com)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