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选花技巧
  • 朝花夕拾》读后感:那些夹杂的“酸甜苦辣
  •   《朝花夕拾》读后感大全包括《朝花夕拾》不同字数读后感、《朝花夕拾》不同主题读后感,想写《朝花夕拾》读后感的同学请看《朝花夕拾》读后感大全。

      不知道为什么鲁迅把“旧事重提”改成了“朝花夕拾”,但不得不说,这夕拾的朝花,已不仅仅是旧事,反倒是新事、喜事、伤心事。

      无可否认,鲁迅的骂功是中国一绝,以致于骂狗、骂猫、写鼠也有人惶惶不安,那顶带刺的高帽戴上了,也就取不下来了。难怪鲁迅先生爱骂“狗”,这“骂”不“犯法”的好事,也只有他老人家占尽光,好歹比那杀猪的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快活自在。

      且不说那些“名人名教授”有没有狗血淋头,但这“不好惹”的“高帽”却戴牢了,堂而皇之地“以动机褒贬作品”,是人就看得出,那柄“匕首”是正中“要害”。

      连一本薄薄的回忆散文集中都着满腔愤慨之情,及见其他那些杂文、小说集的锋利。有魅力,当然,在鲁迅笔下,那叫艺术。

      小学初中的语文教材,每本都有鲁迅的文章,大概多数都选自这个好听的名字——《朝花夕拾》,琢磨久了也想,夕拾的朝花什么味?

      酸。的确,看鲁迅的文章有点酸,什么酸?心酸。你看《父亲的病》,作者从不正面写家道的颓唐,仅从父亲口里说的嘘嘘的话,作者在左右奔波瞻前顾后的疲态,表面上是安平,但心里却按捺不住,到篇尾,衍太太作者大叫父亲,却遗留给作者的“最大的错处”。感人肺腑,又不乏暗中对衍太太这个多言使坏形象的。

      甜。不说阿长与鲁迅过年时行礼的温馨,也不说看社戏、看五猖会时的快活热闹,单提起百草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的童趣,一切感受的天真浪漫,一切体味的亲切柔情,又似乎搭上了独特的鲁氏桥,进了甜美的童年故乡。

      苦。成了“名人”“正人君子”的仇敌是苦,阿长、父亲的逝世是苦,永别的藤野先生是苦,跳进旧中国的“大”而不得,更是苦。苦,百姓苦,苦了鲁迅,也苦出了这本在、、乌烟瘴气中趟过的《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