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 “概念水 ”让消费者挑花眼
三江都市报讯(记者 刘英文/图)近几年,我国包装饮用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品牌的水、矿泉水、山泉水、天然水、活性水、弱碱性水、小团水、离子水等着各大市场,而在这些名目繁多的“概念水”背后,作为一名消费者,往往会被搅得眼花缭乱。随着5月24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正式开始实施,其中对“概念水”进行了规范,饮用水新国标的出台究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呢?
调查:水世界“花样百出”消费者选花了眼
记者走进位于中心城区沃尔玛超市,售卖包装饮用水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品牌的水,记者细数了一下,正在销售的包装饮用水共有十多个品种,分别是饮用矿物质水、饮用水、饮用天然水、饮用天然矿泉水、葡萄糖盐汽水、饮用天然水(适合婴幼儿)、天然冰川活水、雪山矿泉水、苏打水、无汽苏打水、蒸馏水、含气天然矿泉水、弱碱性饮用水、活性含氧饮用水、冰川矿泉水,价格从1元12.5元不等。而面对这些名目繁多的饮用水,不仅让人看着眼花缭乱,而且在选择上也同样让人无从下手。
“每次买水我都要纠结半天,不知道这些水到底有什么功效。”正在超市买饮用水的市民苏先生面对这么多品种一脸犯愁,不停的比对各种包装上的说明,“选去选来最后还不是哪个牌子响亮就选哪个。”记者发现,像苏先生一样,大多数市民对饮用水的认识仅限于品牌。而超市销售人员面对消费者对各种水的询问时,也是一脸茫然。
记者仔细比对各种包装饮用水的价格,其中一个产地法国的含气天然矿泉水,330毫升零售价是12.5元,面对这些价格惊人的“贵族水”,市民也有自己的看法,“个人感觉这样的定价有些离谱,我也喝不出什么区别,也不知道它贵的价值在哪里。”
新规:包装水“返璞”统一归为两大类
一瓶简单的水,如今却有着五花八门的命名、差距越来越悬殊的售价,包装饮用水的内容也变得扑朔迷离。但归根结底,市民的需求仅仅是喝到健康的水而已。
国家卫计委2014年12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19298-2014),明确于2015年5月24日实施,对包装饮用水的标签标识进行统一规范。而新国标,除了天然矿泉水有另行的国家标准外,以后市场上的包装水只分为饮用水和其他饮用水两类,即不是水就归结为其他饮用水,其他的叫法都将不被允许,包装引用水的未来开始“返璞”。除了标签改变,新国标还对包装饮用水微生物指标作了新的修订,做到了与国际标准接轨。
对于“概念水”,标准中明确,包装饮用水的名称应当真实、科学,不得以水以外的一种或若干种成分来命名包装饮用水,不得标注“活化水”“小团水”“功能水”“能量水”以及其他不科学的内容。当包装饮用水添加使用硫酸镁、硫酸锌、氯化钙、氯化钾等食品添加剂用于调节口味时,需在产品名称的邻近标示“添加食品添加剂用于调节口味”等类似字样。
实施:新国标有缓冲期 2016年开始新标签
“不过,这并不代表概念水会立刻从市场上消失。”乐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解释,根据国家卫计委的,2016年1月1日以后生产的水才需要符合上述标签标识,此前生产的水可以继续销售至保质期。说,包装饮用水的保质期12-24个月之间,也就意味着在2018年1月1日前,使用旧包材的产品,也就是一些所谓“概念水”还可能在流通领域出现。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新国标对于桶装水的周转桶的标签同样有,指出,自2016年1月1日起,桶装水周转桶的标签应符合新国标的。对于将不符合本标准的产品名称直接注塑凸印或漆印在桶身上的周转桶,对名称进行更正(如通过桶口套标的方式)后允许使用至2016年12月31日,并在产品保质期内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