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内地高房价毁了爱情和理想?听LinkedIn经理说说的!
  •   上周,一位上海的同事拿着《纽约时报》上看到的消息来问我,房价线平?你真的会买?我知道他说的是,筲箕湾新开楼盘远晴(Le Riviera),那个楼盘可以远眺维多利亚港。一套房差不多26平方米,440万人民币,17、8万1平的样子。其实这并不是最贵的,类似的微型公寓,在还有很多。“我不觉得房价合理,但如果换成我,我也会买,因为身不由己”,我对上海同事说,这就是一个普通年轻人对待买房的态度。上周,一位上海的同事拿着《纽约时报》上看到的消息来问我,房价线平?你真的会买?我知道他说的是,筲箕湾新开楼盘远晴(Le Riviera),那个楼盘可以远眺维多利亚港。一套房差不多26平方米,440万人民币,17、8万1平的样子。其实这并不是最贵的,类似的微型公寓,在还有很多。“我不觉得房价合理,但如果换成我,我也会买,因为身不由己”,我对上海同事说,这就是一个普通年轻人对待买房的态度。

      上周,一位上海的同事拿着《纽约时报》上看到的消息来问我,房价线平?你真的会买?他接着告诉我说,上海的汤臣一品(曾为上海最贵的楼盘,可以俯瞰黄浦江,传小S老公购入过)也就20万一平。你可以顺便脑补他当时吃惊的表情。

      我知道他说的是,筲箕湾新开楼盘远晴(Le Riviera),那个楼盘可以远眺维多利亚港。一套房差不多26平方米,440万人民币,17、8万1平的样子。其实这并不是最贵的,类似的微型公寓,在还有很多。

      现实就是如此,有一个美国市场咨询机构Demographia最新发布的报告,楼价中位数是家庭每年收入中位数的14.9倍,人均居住面积是美国的5分之1,连续4年排名世界房价负担第一城市。在网上,这样的报告很多很多。

      “我不觉得房价合理,但如果换成我,我也会买,因为身不由己”,我对上海同事说,这就是一个普通年轻人对待买房的态度。

      我来自单亲家庭,一家人住在廉租房里。所以,从小以来就是靠自己努力奋斗,你可以上领英搜索我的档案,我在大学读书的时候每年都拿学金,而且不止一个。

      自己工作5、6年,交了女朋友,确实在考虑结婚这个人生大事。但现实就是,要买房只能靠自己,家里不可能资助。所以现实就是,

      “在,如果想买比较靠近上班地点(主要是外企集中的维港附近地区,如中环、铜锣湾、尖沙咀),房子每一尺(10尺为1平方米)差不多要1.8-2万,所以是18-20万1平。如果我要买40平的单位,要差不多800、900万;即使可以抵押最多60%,首付也要400万左右。如果跟女朋友分担,每个人出200万,每月存2万,也要近10年才能付得起首付。所以现实是,我要工作10年,才能买40平的单位。”

      我告诉你,我家在九龙东北,那边10年楼龄左右的房子价格大约为10-11万1平,买40平方米的房子最开始也要存够200万。如果公司在铜锣湾,来回要2小时,每天坐地铁就要40元,还有你的精力。

      人有个比喻,叫“上车”,意为大家没有房的时候只能一直辛苦走,有了房就像上车,可以租出去,资源越来越多,能迅速往前跑了,但一开始得跨过一道槛。

      “其实人没有自己的家,心里是没有底。但另一方面看,如果看开点,现实就是这样,不得买房”。

      好的是,因为很多人真的买不起,我们对房的概念没有这么重,不是谈婚论嫁的硬性指标。但我觉得在内地,没有房就不要谈了。

      但结婚摆酒,给女方礼金,加起来也要60万,这是平均水平。成家之后,孩子教育、父母养老,压力很大。

      我的工资是平均以上水平,压力依然很大。所以人整体来说,大家生活都不是很满意,焦虑是必然的。今年10月,我刚从领英调到。同样是大城市何高房价,各种差别还是让我感触颇深。

      内地的微信朋友圈跟的Facebook不同,在,10条中有9条都是我去哪个高大上餐厅了,或者是我在欧洲或者在美国。没有人说我今天做了一顿饭。

      人对物质、生活追求很强,找乐趣的方式比较单一,就是买名牌,出国旅游。生活里能感到欣慰的小事情,并不很多。比如,我去郊外转一圈,也不会晒出来。起码要去日本吃饭,去韩国买东西才敢晒。很多时候你看到别人怎么又到欧洲了,也会给你很多压力。

      主义、物质主义、攀比感在的Facebook圈里“生长”着,在一个个圈层中扩展,最后可能成为全社会的焦虑,而这种氛围是从他们这一代才开始的,与勤劳拼搏的父辈为下一代划出起跑线的差距有关。

      但在内地,虽然对物质也有追求,但心理压力没有这么大,大家的活法更多元化,可能周末郊游,做烘培,跟家人团聚这些普通生活,就让人觉得充满乐趣了。

      在,文化生活丰富想看小的团体演出,很容易找到。在,还要花费几百块去文化中心。物质追求之外,人追求少了一点。

      我先来解释下“M型社会”这个概念。它是日本趋势学研究者大前研一,以日本近20年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提出的一种社会发展类型的判断。

      即,原本人数最多的中等收入阶层,除了一小部分能往上挤入少数的高收入阶层,其他大多数沦为低收入或中低收入,原本的中间阶层凹陷下去,变得很小,于是,社会像个被拉开的“M”字。

      我觉得,未来,M型社会在会越来越明显。如果我输在起跑线上了,我这一代都看不到希望,只能靠下一代了。这种资源分配悬殊的现状,仅凭个人很难改变。因为如果你有物业,就可以凭此再赚钱,赚越多的人享受的、资源机会就越多,也就越容易省钱和赚钱。

      再回到自己身上,我觉得轻松一点不要想太多,拥有自己的房子不是目前最重要的事。在工作上,如何做精自己的领域,另一方面,组建家庭和照顾好自己的母亲。这就是我理想的生活状态。

      1、根据特区统计处2014年数据,20-44岁的人口有209.68万,占总人口29%。

      2、同统计数据2011年数据显示,收入最高的部分人群的收入是最低的人群的45.9倍,且前者的实际收入在过去十年间增加了20%,后者的实际收入却减少了25%,这种趋势近年有扩大的趋势。

      3、房屋委员会2014年数据显示,全港243.84万家庭,租户比例达到50.6%。私人永久性单位每平方米实用面积的最高平均月租为343港元(港岛),最高平均卖价则达到125,952港元(港岛)。

      4、2013年,从事经济活动的家庭住户每月总收入中位数,为27,000港元,最高的港岛区,不过42,000港元。

      5、即使提供了各种公屋计划,租售合计也不过满足了45.8%的人口,而且公屋大多偏远,空间狭小。

      【本文作者梁君靖(Stephen Leung),LinkedIn领英企业客户销售经理,人,今年10月刚从调到。】

      第一时间获取TMT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账号中搜索「钛」或者「taimeiti」,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钛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

      LinkedIn是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是连接全球职场人士,使他们事半功倍,发挥所长;更长远的愿景则是为全球劳动力创造商业机会,创建世界首个经济图谱。2014年1月,LinkedIn宣布正式进入中国,并正式启用中文名称– “领英”,为中国用户提供更好的本地化产品和服务。

      //@钛:#摘声#主义、物质主义、攀比感在的Facebook圈里“生长”着。就是买名牌,出国旅游。比如,我去郊外转一圈,也不会晒出来。起码要去日本吃饭,去韩国买东西才敢晒。但内地心理压力没这么大,大家可能周末郊游,跟家人团聚就让人充满乐趣了。

      #摘声#主义、物质主义、攀比感在的Facebook圈里“生长”着。就是买名牌,出国旅游。比如,我去郊外转一圈,也不会晒出来。起码要去日本吃饭,去韩国买东西才敢晒。但内地心理压力没这么大,大家可能周末郊游,跟家人团聚就让人充满乐趣了。

      推荐: